防爆红外报警探测器是一种用于在爆炸性危险环境中实现入侵检测或火灾探测的设备,它能够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同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发出报警信号。
选购防爆红外报警探测器需要综合考虑防爆性能、探测需求、环境适配性及系统兼容性等多方面因素,以确保在爆炸性危险环境中实现安全、可靠的监测。以下是详细的选购要点:
一、明确防爆等级与适用环境
防爆性能是核心指标,需根据使用场景的爆炸性危险程度选择对应的防爆类型和等级:
防爆类型:
本安型(Ex ib/ia):适合对设备体积、重量敏感的场景(如管道、狭小空间),通过限制电路能量避免点燃危险气体,适用于 1 区、2 区(1 区为连续或频繁出现爆炸性环境,2 区为偶尔出现)。
隔爆型(Ex d):外壳能承受内部爆炸并阻止火焰外泄,适用于 1 区、2 区,尤其适合可能存在高浓度爆炸性气体的场所(如化工反应釜附近)。
防爆等级:
按爆炸性气体组别(IIA、IIB、IIC,IIC 危险性最高,如氢气环境)和温度组别(T1-T6,T6 允许最高表面温度最低,安全性更高)选择。例如,化工车间若存在丙烷(IIB 类),需选不低于 “IIB T6” 的探测器;若有氢气(IIC 类),则需 “IIC T4” 及以上。
适用区域:明确是 1 区、2 区(气体环境)还是 21 区、22 区(粉尘环境),避免选错类型(如粉尘环境需用粉尘防爆型)。
二、根据探测需求选择类型
防爆红外探测器分为入侵探测和火焰探测两大类,功能不同,选型方向不同:
1. 入侵探测类(防人员 / 物体闯入)
被动红外(PIR):靠检测人体红外辐射工作,适合室内或无遮挡的室外小范围(如设备间门口),优点是功耗低、隐蔽性强,但易受高温物体(如暖气)干扰,需选带温度补偿功能的型号。
主动红外(红外光栅 / 对射):由发射器和接收器组成,通过遮挡光束报警,适合大范围边界防护(如油罐区围墙),探测距离远(可达数十米),抗干扰性强,但需精准对准安装。
复合探测(如微波 + 红外):结合两种技术,减少单一探测的误报(如风吹动树叶不会触发),适合复杂环境(如半露天车间)。
2. 火焰探测类(防火)
单波段红外:检测火焰特定红外波长(如 4.3μm,对应 CO₂燃烧产物),适合特定可燃物(如汽油),成本较低。
多波段红外:同时检测多个波长,通过算法区分真实火焰与干扰(如阳光、车灯),适用于高要求场景(如油库),但价格较高。
三、关注环境适应性指标
防护等级:至少 IP65(防尘、防低压喷水),户外或潮湿环境需 IP66 及以上(防高压喷水)。
温度范围:根据现场温度选择,如 - 40℃~70℃可覆盖大部分极端环境(北方冬季、南方夏季车间)。
抗干扰能力:
入侵探测器需抗电磁干扰(如附近有电机)、抗小动物(如猫、鼠)触发。
火焰探测器需抗强光(如焊接弧光)、热辐射(如高温管道)干扰。
四、系统兼容性与功能
报警输出:支持继电器输出(直接联动声光报警)、RS485(接入报警主机或 PLC 系统),部分带无线通信(如 LoRa,适合不便布线的区域)。
辅助功能:
自检功能(定期检查设备状态,故障时报警)。
灵敏度可调(根据环境调整探测距离或响应速度)。
防拆功能(被破坏时触发报警,防止人为规避)。
五、合规性与认证
必须通过国家防爆认证(如 CNEx 认证),并符合现场行业标准(如石油化工需符合 GB50493《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
进口产品需额外提供 CE、ATEX 等国际认证,并确保符合国内适配性(如电源电压 220V 适配)。